联系我们

青岛大学法学院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研发大楼B座6楼
邮编:266071
传真:(86)-532-85953085
学院信箱:faxueyuanzp@126.com
联系电话:(86)-532-85955910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术动态> 正文>

学术动态

马卫东副教授、郝海青博士参加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

日期:2014-12-11 来源: 作者: 阅读:

2014年11月29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主办、湖南商学院法学院承办的2014年“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暨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任海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会长沈四宝、湖南省委监督组长、政法委副书记陈树林、湖南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张建华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各高校、研究机构和实务部门的2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我院马卫东副教授和郝海青博士应邀参加。

本次年会的主题为“法治中国与国际法的新发展”,会议就“国际法前沿与国际知识产权法” “环境保护法”、“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法”、“国际投资法”、“互联网金融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等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经济贸易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和交流。

马卫东副教授在会议上做了《海盗赎金纳入共同海损可行性研究》的专题发言:近年来海盗活动频繁,其目标是向船方索要巨额赎金,但目前对于海盗赎金的性质在立法中没有明确的界定,致使赎金在船方、货方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分摊没有依据,应通过研究海商法中的共同海损制度,以期对海盗赎金的性质进行确定。

郝海青老师在会议上做了《WTO规则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SCM 协定适用之研究》的专题发言:SCM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一项多边贸易协议,其目的在于对扭曲国际贸易的补贴措施提供多边约束。按照补贴的构成要件及可诉补贴的专向性要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的初始分配机制存在构成可诉补贴的风险,我国应在立法时注意采取非专向性的做法,以避免构成可诉补贴。

常用链接

鲁 ICP 备案 05001947 号 - 4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856号版权所有@青岛大学法学院